数说:日本对东北的经济掠夺(上)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使中国丧失了十分之一的领土和3000多万人民。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给中国国民经济造成极大的损害,而日本却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同时为了准备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日本在东北大力发展与军事相关的工业。这种殖民地性质的畸形经济形式,完全是出于殖民掠夺和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东北工业是日本工业体系的附庸。“九一八”后日本对东北农村的掠夺尤为残暴,使东北农业完全服务于日本的利益。

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觊觎已久,日俄战争后日本得到了帝俄在南满的特权,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及大战后,日本势力逐渐扩展到北满。

在奉系军阀统治时代,东北的重要矿产的大部分都已由日本人投资经营。日本力图以中国东北的资源来解决其工业发展中的原料问题,每年从东北运走大量的铁、煤、棉花、大豆等。

到“九一八”前夕,日本在东北的直接企业投资已达55020万美元,而英美两国的投资总额不过4000万美元,可见日本在东北的经济势力已居压倒优势。

日本掌握的抚顺煤矿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两个煤矿之一(另一个为英国控制的开滦煤矿,两矿产量占中国全国煤产量的一半)。中国的钢铁工业本极落后,而且绝大部分集中在东北的鞍山、本溪等地,也一向为日本所控制。

日本在东北进行侵略的大本营是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满铁),最初资本仅为2亿日元,其中日本政府出资1亿元。满铁主要经营铁道,此外它还是一个经营多个行业部门的大垄断组织,同时它还拥有许多政治上的特权,甚至可以征收赋税、设立地方政府等。

1914年满铁企业财产约占日本在华投资的55%日俄战争日本赔款,占日本在东北投资的80%。满铁从东北获取了大量利润,如以1907年的纯益指数为100,到1928年就增至2110,即增加了20倍。

日本马关条约赔款用途_日俄战争日本赔款_日俄战争日本赔款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使中国丧失了十分之一的领土和3000多万人民。东北是当时中国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对外贸易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失掉了东北就意味着中国失掉了30%的煤产量、71%的铁产量、99%的石油产量、23%的发电量、37%的森林面积、41%的铁路长度和三分之一的对外贸易。而且在对外贸易方面,东北还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出口地区。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给中国国民经济造成极大的损害,而日本却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日本通过各种方式,从中国东北掠夺了大量经济资源,据不完全统计,1906~1945年的40年间,日本仅在抚顺煤矿一处就掠走优质煤2亿吨。

1934年的短短一年中,日本仅从大连、安东、营口三个港口就掠走大豆近200万吨、豆油6万吨、豆饼86万吨,占当时东北大豆年产量的50%以上。正是建立在残酷掠夺的基础上,日本的垄断资本,尤其是掠夺东北经济的最大机构满铁才得以急速膨胀发展起来。

侵占东北后,为使掠夺罪行合法化,日本打着“日满经济一元化”的幌子,从1932年8月起,与伪满洲国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协定,并通过伪政权制定许多经济统制法规,全面控制经济资源。

1934年6月日本关东军指使“满洲国”发表“产业统制”声明,所有重要经济事业都列入完全“统制”或“半统制”范围。1935年7月确定“日满经济委员会”是支配东北经济的最高权力机关,没有其核准任何工商企业都不能进行业务活动。

为掠夺东北地区的资源,日本加快了在东北的投资。“九一八”前夕日本在东北的直接投资是55020万美元,到1936年日本在东北的资本已达145523万美元,其中企业资本为132423万美元。

同时为了准备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日本在东北大力发展与军事相关的工业。若以1933年的产量指数为100,到1937年钢产量是2600,电力是755,煤是132,生铁是187,水泥是158,棉纱是198,面粉是319。

日本侵略者虽然在东北建立了一些重工业,但这完全是服务于日本政策的殖民地性质的工业,如东北生产的铁必须运到日本去炼钢,当地冶炼的少量的钢又必须运到日本去轧制钢材。这种殖民地性质的畸形经济形式,完全是出于殖民掠夺和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东北工业是日本工业体系的附庸。

日本对东北交通业加紧控制,“九一八”后除中东铁路外的全部东北铁路都为满铁掌握。日本主要为实现军事目的还修筑了一些新线,也由满铁进行管理。如图佳(图们江—佳木斯)、拉滨(拉法—滨江)等线的修筑在于截断和包围中东铁路。1935年完成的敦图(敦化—图们)线,与朝鲜清津港相通,极大缩短了北满与朝鲜和日本本土之间的距离日俄战争日本赔款,其目的显然也在于威胁和侵略苏联。

“九一八”后日本对东北农村的掠夺尤为残暴,使东北农业完全服务于日本的利益。首先是对土地的掠夺。日本制定了野心勃勃的移民计划,从1932年到1937年日本对东北进行过六次移民,大量强占民田。1935年12月还设立了满洲拓殖株式会社来进行移民和强占土地的活动。此外还用“并村”的办法强迫农民离开土地,然后没收这些土地作为移民之用。

其次是强制农民种植输往日本的作物,并对农林畜产品实行统制。东北全境被分成20个省,每省都设“国家农业站”以控制农业生产。日本的棉纺织工业比较发达,但其原料主要来源于中国和印度,20世纪30年代初日印通商条约废除后,印棉来源断绝,日本决定此项最重要的纺织原料由东北供给。

东北自然条件本不宜种棉,但由于日本需要棉花,日伪于是对东北植棉业大量投资,并对棉花与纺织等各事项实行统管,伪满1933年《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第五项把增产原棉5000万斤作为农业增产的重要目标。

1933年春伪满从国外购入大批棉种勒令农民种植,并在锦州设立棉花试验场。满铁也设立棉花栽培试验场,并计划使棉田面积增至3000万公亩,产量达到15000万斤。

日本马关条约赔款用途_日俄战争日本赔款_日俄战争日本赔款

亚麻为东北特产,亚麻纺织为重要的军需工业,亚麻制品可以制作水囊、雨布,还可做成飞机翼布和军用帆布。1934年6月日伪设立满日亚麻株式会社,统制亚麻生产和纺织,规定农民所收亚麻必须全部缴该会社收购。

日本在各县设马政局,严格调查境内民户所有马数,将马分为军马与耕马,凡被认为可作军用的马,农户必须送交马政局征用。

奶牛是乳品工业的原料来源,日本在东北设有近10家酪农株式会社,控制东北的奶牛饲养和乳品加工。

羊毛是重要的纺织工业原料,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每年需要花10000万元的外汇从澳洲进口,占领东北后日本指令伪满广泛饲养绵羊,在10年内满足日本的羊毛需求。在这种政策下,不但许多良田变成牧场,而且民众代养的羊如死亡还要照价赔偿。伪满政府还在吉、黑两省交界地方建立大规模饲羊场,所产羊毛统交日满绵羊协会统购,任何人不得私自出售。

1936年日伪成立了统制东北林业的垄断组织——满洲林业株式会社,对林木采伐、运输和销售实行统制。在指定的森林区域里垄断林木采伐、运输和销售。

日伪不仅对农业生产实行统制,而且对农产品的购售实行统制。他们利用强权在收获季节压低价购粮,到青黄不接时又用高价销售。如在锦州,秋季时小麦每吨价洋40元,但到春初时则涨至97元。

日伪在辽阳、昌图、海城等县收买红粮,原价每斗2元多的红粮日人竟以所定每斗0.6元的官价强迫农民出卖,如存粮不卖即以犯法论处,很多农民因不愿卖粮食而被枪杀,而上述各县所产的红粮几被日人完全运走。

日俄战争日本赔款_日俄战争日本赔款_日本马关条约赔款用途

东北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日本禁止出口而使大量农产品卖不出去,价格猛跌。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的大豆本是东北特产,为了保证原料的廉价,日本对大豆收购实行价格垄断,致使大豆价格暴跌。

九一八事变前辽宁大豆平均价格为每斗1.7元,吉、黑两省平均价格为每斗1.3元左右,到1934年分别跌到0.6元与0.5元以下,黑龙江海伦、拜泉等县的豆价竟降到每斗仅值0.25元。日本则用极低廉的价格把农产品掠夺到手,有些大豆卖得的价钱还不足运送的脚价,老百姓只好用来作燃料。可见日本推行农产统制政策无异于赤裸裸的抢劫。

再次就是向农民征收赋税和强迫劳役。每亩地每年要缴纳十多元的租税,此外还有特别捐和临时摊派,其数量至少5倍于正税。仅仅这两项东北农民每年被榨取的金钱就多达85000万元。

农民还要服劳役,年满19岁的青年都要服4年兵役或征入勤劳奉仕队从事劳役。日本征调民众修筑公路,不给任何报酬。最惨无人道的是为了防止泄漏军事秘密,在工事修完后,日本把征调去修筑工事的壮丁全部杀害。

日本的掠夺给东北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首先是耕地面积显著减少,以1933年东北耕地面积指数为100,1934年为88,1935年为87,1936年为94。

其次是单位面积产量显著降低,以1924年每公顷产量指数为100,1931年大豆、高粱的产量指数分别为78.8和74.6,1934年为69.4和65.5,1937年为73.3和66.5。再次是作物收获量减少,如以1927年东北主要农作物收获量指数为100,则1931年为105,到1934年下降为77。

日俄战争日本赔款_日本马关条约赔款用途_日俄战争日本赔款

在垄断东北地区金融事业方面日本侵略者也不遗余力。九一八事变以前在东北较有实力的中国金融机构有东三省官银号、吉林永衡银钱号、黑龙江省官银号和边业银行四大金融机关,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在东北也有支行。

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日军就占领了沈阳的东三省官银号,掠夺库存黄金16万斤,其他的三大银行和地方银行以及中国政府银行在东北分支机构也都遭受了同样的命运。

日本于1932年以原有的四大金融机关为基础成立了伪满洲国中央银行,统一纸币发行权,使“中央银行”成了伪满区域内的金融中枢,完全执行日本银行代理店的业务,就是代理日本银行来统制东北金融。

这样东北过去的四大金融机关就变成了日本银行的支行。伪满中央银行成立后,首先实行所谓“币制改革”,统一东北货币,以很大的折扣收回过去的货币,实际上是变相掠夺东北人民。

依据“通货法”,采用银本位,但不铸硬币,只发行纸币。同时伪币在“日满货币一元化”的原则下,以等价和日元联系起来。这样,东北的货币就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殖民地货币。

日本还对东北地区的贸易实行垄断。“九一八”以后,为了大量向东北倾销过剩商品和掠夺原料,日本于1933年降低东北关税,从此日货大量进入,之前在东北市场上占有显著份额的关内棉线、瓷器、茶、绸缎、布等国货反而被日货挤掉了。

东北与关内的贸易在东北贸易中的地位也明显下降,1932年东北与关内的贸易额在东北贸易总额中占25.5%,到1936年就下降到了13.6%。而东北与日本的贸易所占的份额则急剧上升,1932年东北对日贸易额在贸易总额中占39.5%,到1936年就上升到了57.2%,东北成了日本的独占市场。

原创文章,作者:第一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ke.d1.net.cn/1329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