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号失事报告出炉 宇航员昏迷撞击致死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12月30日公布“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最终调查报告,细述了“哥伦比亚”号解体前舱内的最后情况。“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2003年返航时失事,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报告说,宇航员所戴头盔不“合头”,他们上身也没有约束在座位上,造成宇航员在“哥伦比亚”号的剧烈翻滚中受到致命撞击。图为2003年5月7日,工作人员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察看“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碎片残骸。

12月30日,美国宇航局公布了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最终调查报告,对宇航员的安全等问题提出了数十项改进意见,希望美国今后所有的载人航天飞行能从中汲取教训。这是2003年8月26日由美国宇航局公布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机组人员合影的照片。新华社/法新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12月30日公布“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最终调查报告,细述了“哥伦比亚”号解体前舱内的最后情况。

报告还重点关注宇航员安全问题,提出多项改进意见。

最后时刻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2003年返航时失事,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美国宇航局随后展开深入调查。

和5年前的调查相比,这份长400页的最终报告还原了更多“哥伦比亚”号解体前舱内宇航员的活动细节。

报告说,从“哥伦比亚”号舱内警报响起,到宇航员生命结束只有约1分钟时间。航天飞机翻滚着失去控制,宇航员威廉·麦库尔按下数个按键,试图控制航天飞机。其他大多数宇航员也按NASA既定程序操作。

此时,他们并不知道,噩运就要降临,没有花时间给自己做准备。3名宇航员没有戴防护手套,1人没在自己坐椅上,1人没戴头盔。

数秒钟后,“哥伦比亚”号乘员舱失压。报告认为,压力下降造成的缺氧让宇航员死亡或昏迷,昏迷者随后在飞机剧烈翻滚摇晃中受到致命撞击致死。

报告认为,宇航员即便有时间穿上防护衣物,在飞机失压后给自己增压,也只能多活一段时间,依旧不可能生还。

提议改进

报告还对宇航服、坐椅约束装置和宇航员头盔等提出30项改进意见,以便设计出更安全的下一代航天器,使今后的航天飞行更安全。

NASA官员韦恩·黑尔说,NASA的宇航服不具备自动增压功能,这是宇航服设计上“一个基本问题”,也是NASA打算解决的问题。

报告说,宇航员所戴头盔不“合头”,他们上身也没有约束在座位上,造成宇航员在“哥伦比亚”号的剧烈翻滚中受到致命撞击。

另一方面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事故,降落伞着陆系统也需要宇航员在清醒状态下手工操作才能使用。报告建议,着陆系统能自动部署到位。

遇难宇航员劳蕾尔·克拉克的丈夫、国家太空生物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乔纳森·克拉克说,报告所提的一些建议已经得到采纳并被应用到下一代载人航天器设计上。

12月30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事故,美国宇航局公布了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最终调查报告,对宇航员的安全等问题提出了数十项改进意见,希望美国今后所有的载人航天飞行能从中汲取教训。图为2003年5月7日,工作人员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察看“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碎片残骸。新华社/路透

“小小幸事”

NASA也向遇难者家属寄送了这份最终报告。

宇航员麦库尔的亲属柯丝蒂·麦库尔·查德威克说,报告的复印件12月30日寄达她位于佛罗里达州的住所。

她说,自己还没有打开阅读。“我会读它,但这是私人的、我们自己的事。我们一家已经从那次事故中走出来,继续生活。我们不想重揭伤疤。”

乔纳森·克拉克对NASA的调查给予了肯定。他说,虽然结果显示,NASA在那次事故中可能干得“不怎么样”。

调查小组负责人之一、宇航员帕姆·梅尔罗伊认为,报告让遇难者家属和朋友知道,宇航员死前没有受到太多折磨,这也是一件“很小的幸事”。(陈立希)

原创文章,作者:第一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ke.d1.net.cn/1331996.html